2020年4月23日 第154期
本期盒子導覽
瀕危海洋大型動物的滅絕,恐導致海洋生態功能大幅喪失
全球首播|紀錄片《珍·古道爾:希望》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
伊春尾礦庫泄漏事故完成現場應急處置
聯合國倡導數字標準,確保合法商業貿易
5月1日起,北京將開始實行垃圾分類
揚州首批加入WWF“凈塑城市”倡議
中國出臺首個省級自然教育工作指導意見
獎項申報|為30歲以下優秀環境教育者頒獎
世界地球日活動:記錄身邊的鳥
| 本期熱點 |
瀕危海洋大型動物的滅絕,恐導致海洋生態功能大幅喪失
海洋大型動物是海洋中最大的動物,特指體重至少為45公斤、棲息于海洋和海岸的大型動物,包括了像鯨魚、鯊魚、海龜、北極熊和企鵝等這樣頗受人類喜愛的動物。它們在生態系統功能中發揮關鍵作用,包括調節海洋生物量、運輸食物網中的營養物質,甚至對生境的物理改造等。
帝企鵝 圖片源自網絡
然而,這些動物中有1/3有滅絕風險。為了解大型動物喪失的潛在后果,英國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研究團隊對大型動物的生態功能的多樣性進行了量化研究。研究表明,在未來100年內,如果目前趨勢保持不變,約有18%海洋大型動物將滅絕,這將導致生態功能喪失11%。而在所有受威脅物種均滅絕的情況下,約有40%的海洋大型動物將滅絕,生態功能將喪失48%。在所有大型動物中,鯊魚受影響最為嚴重。詳情請戳: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6/eaay7650
來源:Science
| 連線地球 |
全球首播|紀錄片《珍·古道爾:希望》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由國家地理發布的紀錄片《珍·古道爾:希望》(《Jane Goodall: The Hope 》)在全球同步首播,中國觀眾可在嗶哩嗶哩(bilibili)網站觀看。該紀錄片回顧了珍博士自岡比研究野生黑猩猩開始的60年旅程,旨在激勵人們為地球的積極變化而行動。
紀錄片《珍·古道爾:希望》部分片段 ©? 美國國家地理
珍·古道爾博士是全球享有極高聲譽的動物學家,年僅二十幾歲便前往非洲原始森林研究黑猩猩的生存和發展情況。此后她成立了致力于保護動物和環境的“珍古道爾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人類和動物的和諧發展。
來源:根與芽快訊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
近日,科學家發現北極上空出現面積相當于三個格陵蘭島的臭氧層空洞,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北極上空最大的一個。與南極上空臭氧層形成空洞次數多相比,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則很罕見,上次出現是在1997年和2011年,但彼時空洞相較這次小很多。
北極上空出現了一個罕見的臭氧層空洞
©? NASA Ozone Watch
據悉,今年強風將冷空氣困在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中,這導致氣溫降低高層云多于往常,北極繼而開始出現臭氧消耗現象。專家表示,目前北極臭氧層空洞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若空洞繼續向南擴張,北極圈附近居民可能需要涂防曬霜以防被紫外線傷害。
來源:新華網
| 綠政風向標 |
伊春尾礦庫泄漏事故完成現場應急處置
3月28日,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發生尾礦砂(選礦后剩余的固體礦物廢料)泄漏事件,泄漏并伴有尾礦砂的污水253萬立方米。次生了我國近20年來尾礦泄漏量最大、應急處置難度最大、后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任務異常艱巨的突發環境事件。事故發生后,生態環境部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與地方一起迅速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經過14天的現場緊急處置,4月11日3時,事故超標污水團在距離松花江約70公里處全面達標,實現了“不讓超標污水進入松花江”的應急處置工作目標。
尾礦庫溢流進入依吉密河日月峽段。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治污藥劑由噴頭噴出,平均灑向河面。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來源:中國環境宣傳教育、新華網
聯合國倡導數字標準,確保合法商業貿易
近日,為提升國際貿易合法性和衛生標準的執行效力,限制病毒從動物向人類傳播風險,聯合國倡導數字標準以保護野生生物,確保其商業貿易的合法性和可持續性,并為保護世界各地的人們免受未來的傳染病大流行作出努力。
聯合國歐洲經委會貿易便利化和電子商務中心((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Trade Facilitation and Electronic Business/CEFACT))制定的標準,即是聯合國倡導的數字標準之一。該標準已被歐盟國家、美國、中國、俄羅斯等國實施。
5月1日起,北京將開始實行垃圾分類
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將開始垃圾分類。該條例從北京市垃圾處理規劃建設、垃圾減量、收集、運輸、監督等多個層面,對北京市內的生活垃圾管理進行了規范,特別是對于開展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條例還指出,個人違規投放應當多宣傳教育,慎用處罰和信用懲戒等;禁止在本市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袋(厚度小于0.025毫米);使用可重復利用環保包裝替代一次性包裝;“混裝混運”罰款金額提至最高10萬。
來源:零廢棄聯盟、順義人網
| WWF動態 |
揚州首批加入WWF“凈塑城市”倡議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與江蘇省揚州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揚州市正式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凈塑城市”倡議,助力長江淡水生態系統保護、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及全球減塑行動。
作為守護長江生態環境極為重要的揚州,成為了“凈塑長江”的第一站。WWF將與揚州市共同開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包括探索一次性塑料源頭減量措施,通過建立居民“綠色賬戶”、“環保檔案”等方式提高塑料回收率等。
來源:WWF
| 環境教研室 |
中國出臺首個省級自然教育工作指導意見
近日,《廣東省林業局關于推進自然教育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這是我國出臺的首個省級自然教育工作指導意見。
該意見提出,到2020年,力爭廣東省全省建立40個省級自然教育基地;到2023年,力爭全省建立100個自然教育基地,每個地級以上市至少建設一個自然教育基地,建設全國自然教育示范省,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強省,建設美麗粵港澳大灣區。
來源:廣東林業
獎項申報|為30歲以下優秀環境教育者頒獎
即日起至5月8日,美國環境教育協會(NAAEE)“30歲以下優秀環境教育者”獎項申報工作開啟。該獎項旨在獎勵全球30名30歲以下正在通過環境教育為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的年輕人,所有獲獎者將免費參加位于亞利桑那州圖森市( Tucson, Arizona)的2020年度NAAEE國際會議(10月14日-17日)。
自2016年以來,該獎項已表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20名通過環境教育發揮作用的個人。
來源:NAAEE
| 行動吧 |
世界地球日活動:記錄身邊的鳥
即日起至5月8日,朱雀會(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臺)通過中國觀鳥記錄中心(http://www.birdreport.cn)發起“世界地球日活動:記錄身邊的鳥”活動,邀請大家在城市中觀鳥,進一步了解城市與自然的關系。參與者可以登錄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網頁(http://www.birdreport.cn)注冊賬號,在首頁“活動列表”中點擊“活動海報”報名活動。報名成功后,以“定點記”的方式上傳公園、社區、 校園的鳥類觀察記錄。
來源:朱雀會
By
| 主編:陳璘 責編/美編:劉雪 |
「盒子」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OPF)面向廣大環境教育的一線從業者、研究者、學習者推出的周刊型資訊專欄。旨在分享全球最新最優的環境保護和教育領域的行業動態和優秀案例,為閱讀者提供權威和專業資訊、從而幫助其拓展視野、豐富認知、激發創新,并助力行動。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